让“在线看病”更安全便捷,还有哪些事要做?******
近段时间,网络问诊的需求激增。此前,为确保初诊的科学准确,国家卫健委曾明确表示“禁止互联网首诊”。如今,让互联网医疗紧急“补位”,显然是必要之举。
一来,当前实体医院的发热门诊空前承压,网络诊疗可以缓解医疗挤兑的问题,将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二来,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医,也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从实际来看,开放首诊只是第一步。在过去几年,关于互联网医疗的安全讨论不绝于耳。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让这项便民举措更加安心利民,是一个亟待回应的现实问题。
对此,《南方日报》专栏作者高维发表了看法。
【栏目简介】
“学术卡片”栏目所摘选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报社光明智库、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Waes系统)、光明日报理论部等主流媒体,希望借此向广大受众传播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开班******
本报讯 (记者李佳霖)近日,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由中国戏曲学院承办、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具体组织实施授课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开班。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中国戏曲学院紧扣北京“一城三带”建设主题,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而精心设计与开展的年度重点工作。
本期研修班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所在永定河流域的市、县、区戏曲非遗传承人群中遴选学员参加学习。在该班学员中,既有国家级、省市级专业院团的优秀演员,也有全国主要戏曲院校的骨干教师;既有市区级非遗传承人,更有来自基层具有较好戏曲表演能力的非遗传承骨干。这些学员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是从培育“戏曲非遗传承人”到“戏曲非遗传承人群”工作理念进步的最好体现,更是戏曲非遗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突出体现。
本期研修班打造高端、规范、多元、创新的课程组合,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完成教学。在为期一个月的授课时间里,研修班邀请全国40位专家学者为该班学员授课,授课总课时达192节,形成“课程+讲座”“理论+实践”“素养+技能”的课程体系,尤其“非遗领域管理名家讲座”“京昆戏曲非遗名家讲座”“多剧种戏曲非遗名家讲座”的安排,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启智立志。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